Monday, October 22, 2012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宏船佛教学院经论读书会
宏船佛教学院经论读书会
每月第一个星期日
早上9点至12点。
9-10am 禅修与法师开示
10-1030am 休息
1030-1130am 原文诵读与讨论
1130-12pm 出坡
读书会将有两个组别,参加者可依个人兴趣选修。
费用:每堂课随缘乐捐
报名:6/10/2012前
第一堂课 : 7/10/2012
对象:2012年研习课程学员或任何有兴趣参与的佛友。
有兴趣者,可联络以下负责人
声闻地:冯荣华师兄 (012-5867616)
遗教经:吴福燊师兄 (017-4062040)
每月第一个星期日
早上9点至12点。
9-10am 禅修与法师开示
10-1030am 休息
1030-1130am 原文诵读与讨论
1130-12pm 出坡
读书会将有两个组别,参加者可依个人兴趣选修。
费用:每堂课随缘乐捐
报名:6/10/2012前
第一堂课 : 7/10/2012
对象:2012年研习课程学员或任何有兴趣参与的佛友。
有兴趣者,可联络以下负责人
声闻地:冯荣华师兄 (012-5867616)
遗教经:吴福燊师兄 (017-4062040)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慈經*蘊護經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X3)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佛陀爲皈依處。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達磨爲皈依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僧伽爲皈依處。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慈經
欲獲得寂靜的善行者,應如是修學:堪能、誠懇及正直,謙恭、柔和與不慢。知足易供養,少世俗務,生活儉撲,諸根寂靜,謹慎和謙虚,不攀求於俗家。不應做任何違戾事,免遭其他智者所遣責。
願一切眾生皆幸幅,安穩和快樂!
凡有生命者,若強、若弱、若長、若大、若中、若短、若粗、若細,盡一切無餘。或可見或不可見,或遠或近,或已生或未生,願一切眾生都快樂!
不要欺騙他人,或於一切處蔑視任何人,不應出於忿怒及仇恨而詛咒希望他人痛苦。對一切眾生應修習無限的慈愛心,猶如慈母用生命保護自己唯一的兒子。讓無限的慈心遍照於十方世界,上、下、左、右,不受阻擾,不懷仇恨,不抱敵意。無論站著、走著、坐著、躺著,若不昏昧,應確立此念。能如是住者,即云「梵住」。不陷於邪見,具有戒德,具有智見,及斷諸貪欲,當決不再入母胎。
慈念
願僧眾及居士們「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天人「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附近的地方領袖「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附近的所有居民「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一切眾生皆「幸福,安穩和快樂!」
蘊護經
我散播慈愛給威盧把卡族(Virupakkha),
我散播慈愛給耶拉把塔族(Erapatha),
我散播慈愛給恰帕牙補達族(Chabyaputta),
我散播慈愛給乾哈扣達馬嘎族(Kanhagotamaka),
我散播慈愛給無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二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四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多足眾生,
願無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二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四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多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一切有情、一切眾生、一切業生、全部包括無遺,願他們得見吉祥,願他們消災免難。
佛(功德)不可限量,
法(功德)不可限量,
僧(功德)不可限量,
但爬行眾生卻有限量,蛇、蝎、蜈蚣、蜘蛛、蜥蜴、鼠、我為他們做了這項防衛,我做了這項保護,願這些眾生離開,我禮敬世尊,禮敬七位正等正覺的佛陀。
迴向
願此功德種善根,累世怨親同沾恩,由斯解脫諸苦惱,共證菩提度有情。
原文连接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佛陀爲皈依處。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達磨爲皈依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以僧伽爲皈依處。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慈經
欲獲得寂靜的善行者,應如是修學:堪能、誠懇及正直,謙恭、柔和與不慢。知足易供養,少世俗務,生活儉撲,諸根寂靜,謹慎和謙虚,不攀求於俗家。不應做任何違戾事,免遭其他智者所遣責。
願一切眾生皆幸幅,安穩和快樂!
凡有生命者,若強、若弱、若長、若大、若中、若短、若粗、若細,盡一切無餘。或可見或不可見,或遠或近,或已生或未生,願一切眾生都快樂!
不要欺騙他人,或於一切處蔑視任何人,不應出於忿怒及仇恨而詛咒希望他人痛苦。對一切眾生應修習無限的慈愛心,猶如慈母用生命保護自己唯一的兒子。讓無限的慈心遍照於十方世界,上、下、左、右,不受阻擾,不懷仇恨,不抱敵意。無論站著、走著、坐著、躺著,若不昏昧,應確立此念。能如是住者,即云「梵住」。不陷於邪見,具有戒德,具有智見,及斷諸貪欲,當決不再入母胎。
慈念
願僧眾及居士們「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天人「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附近的地方領袖「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附近的所有居民「幸福,安穩和快樂!」。
願一切眾生皆「幸福,安穩和快樂!」
蘊護經
我散播慈愛給威盧把卡族(Virupakkha),
我散播慈愛給耶拉把塔族(Erapatha),
我散播慈愛給恰帕牙補達族(Chabyaputta),
我散播慈愛給乾哈扣達馬嘎族(Kanhagotamaka),
我散播慈愛給無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二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四足眾生,
我散播慈愛給多足眾生,
願無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二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四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願多足眾生不來傷害我,
一切有情、一切眾生、一切業生、全部包括無遺,願他們得見吉祥,願他們消災免難。
佛(功德)不可限量,
法(功德)不可限量,
僧(功德)不可限量,
但爬行眾生卻有限量,蛇、蝎、蜈蚣、蜘蛛、蜥蜴、鼠、我為他們做了這項防衛,我做了這項保護,願這些眾生離開,我禮敬世尊,禮敬七位正等正覺的佛陀。
迴向
願此功德種善根,累世怨親同沾恩,由斯解脫諸苦惱,共證菩提度有情。
原文连接
Wednesday, September 5, 2012
Sunday, August 26, 2012
Thursday, August 16, 2012
佛陀的眼睛
佛陀的眼睛
詞:吳德福 曲:李翰章 編曲:黃康淇
主音:黃杏怡 童聲:吳尚好,劉美詩
影片編輯:陳劍龍
天上的星星 媽媽的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照亮我的心
池塘的星星 爸爸的眼睛
一波一波亮晶晶 清洗我的心
天上的星星 佛陀的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照亮我的心
池塘的星星 佛陀的眼睛
一波一波亮晶晶 清洗我的心
Sunday, August 12, 2012
串習
何謂「修」?就是反覆串習、修習。我們應該以何種方法調伏內心?改善內心?必須透過佛法的道理去改善。但並非馬上可以達到效果,需要長期串習努力。當我們聽聞教理時,第一次聽覺得很困難;第二次聽時,覺得比較簡單;第三次、第四次聽時,就覺得愈來愈容易了。這就是串習、薰習。譬如我們時常憤怒、瞋恨一個人,當看到此人,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忿怒心。這時應該想──我不應該對他產生忿怒心的,我不應該這樣發怒。一次又一次的薰習,自然而然不會對此人,產生很強的瞋恨心了。以此串習的力量,調伏原本非理作意的過患。
以身體而言,剛開始做一個動作時,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天天做同一動作,就不會覺得困難。這就是長久的串習、薰習所得到的結果。同理,「心」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但被心所控制,心又被煩惱控制,即使不要痛苦,因為不知痛苦的因何在,無法突破,唯有承擔痛苦。快樂的因又不積聚,所以無法得到快樂。
「修」的意思,放棄往昔對煩惱的串習,換上新的串習,不再被心控制,心也不再被煩惱控制。假使長期,把心保持在善的一面,去串習、薰習,心自然而然變成善的;長期遠離煩惱的串習、薰習,來改善內心,叫做「修」。
「修」,就是內心與善法相應的串習。所以必須多多聽聞,什麼是真實的情況,以聽聞的善法,內心反覆的思惟,需與真理相應。不只聽聞,生起定解之前,先要觀察,如果不相應,就無法對真理生起信心。完全相信真理之後,知道生定解的勝利,不生的過患。修的次第分為二,一是觀修,一是止修。觀修,就是反覆的思惟觀察。產生定解之後,把心安住於此,稱為止修。一般人對著境,內心就產生起伏,這是習氣造成的,不加以觀察,就執著為真實。如果不照修的次第,先修難的,後修易的,將無法達到我們追求的目標。前前所修的內涵,是後後的基礎,次第正確,就容易成辦所願。
法蕴足论卷二:法随念
法随念
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法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正法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正法。
言无热者。谓八支圣道。名为无热。所以者何。热谓烦恼。八支圣道中。一切烦恼。无得无近得无有无等有。故佛正法名为无热。
言应时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应时。所以者何。由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后方入苦集灭道现。观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应时。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说随眠道。后方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佛正法名为应时。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后方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佛正法名为应时。
言引导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引导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习修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现观能引能导能随能逐。故佛正法名为引导。
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近观。
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法证净。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法证净中。
「法随念」,就是「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哪些相呢?「谓佛正法」是「善说」、是「现见」、是「无热」、是「应时」、是「引导、近观、智者内证」,我们就一一去分别。
「言引导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引导。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习、修、多修习」,就是多修、多习、多修习,经常这样修学八正道,「能于苦集灭道。现观」,因为你这样现观,就可以引导,「能随能逐」,能随能逐什么?能随能逐涅盘,这个八支正道就是能引导你,「道」是一条路,通达的意思,「道、如、行、出」,这个「行」就是向前进,你在这个八正道这个唯一的道路上面就不断地引导你,然后就向于涅盘而去,就是我们的题目就是「找到你的生命的桃花源」去了,你只要上了这条八正道,他就有有引导,他可以引导你到涅盘那里去,「故佛正法名为引导」。
原处连接
高峰妙禪師与韦陀菩萨
高峰妙禪師
這是禪宗一個相當發人深省的公案。
話說高峰妙禪師為求悟道,非常精進不懈的修行,但在修行過程中,有一個常令他感到困擾的事情,即是每當他坐在蒲團上想精進打坐時,只要腿一盤,不一會兒即陷入昏沉掉舉之狀態,這真是令他苦惱萬分。為能對治此一煩惱,他終於想到一個好方法來克服打瞌睡,就是到深山的懸崖絕壁上去打坐。
因為崖高數十丈,禪師心想:「如果我打瞌睡,一定會從懸崖上摔下山谷;就算不粉身碎骨,也應該因痛楚而不會再打瞌睡了。」高峰妙禪師想藉此來警惕自己,希望能改正打坐昏沉的毛病。
剛開始,高峰妙禪師在懸崖上覓處打坐,心情總是戰戰競競的;於是,打坐似乎比較不易打瞌睡了。但經過數日後,禪師的心情彷彿鬆懈了,因為當他把雙腿盤好坐好後,立刻就打起瞌睡來。果不其然,就真的從懸崖處摔下去了。
當禪師掉到半山腰時,突然有個菩薩在半空中將其接住,他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正飄飄然地向上升起,最後落在安全的地方。高峰妙禪師就問菩薩說:「那位善神來護法我?」菩薩回答:「我是護法韋陀,看你這麼精進,特別來護你的法。」
禪師一聽心想:連韋陀菩薩都來護持我,不禁起了貢高我慢之心,便很驕傲地問韋陀菩薩:「這個世上,像我這樣勇猛精進的人有多少?」韋陀菩薩聽到禪師這樣問,便怒不可遏地回答:「像你這般修行,毫無功夫,又只會打瞌睡,還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就如恆河沙石一樣多。你現在起了貢高我慢之心,五百世內,我將不再為你護法。」說完後,韋陀菩薩便消失在半空中了。
禪師聽了感到相當慚愧,立刻跪下來對著空中至誠懺悔,並哭著說:「韋陀菩薩,原諒弟子愚昧,以後我不會再那麼傲慢無禮。弟子知錯,請您慈悲再為我護法!」禪師涕淚縱橫地想著:「如今韋陀菩薩不再為我護法,但為出離生死苦海,縱然摔死,我也要繼續修行。」於是禪師再次打起精神,開始精進用功打坐。沒想到不久後,便又不知不覺陷入昏沉摔下去了。
禪師驚恐地想著:「這下必死無疑了。」就在快落到地面時,禪師又被一雙手接住後捧送回座。這時禪師又不禁問道:「請問是哪尊菩薩來護佑我?」空中回答:「護法韋陀。」禪師疑惑地問:「您不是說今後五百世不再護我的法嗎?」韋陀菩薩面露嘉許並慈悲回答著:「因為你一念真誠懺悔的心,以及不顧性命精進修行的道心,早已超過五百世!所以我現在繼續來為你護法。」禪師聽後豁然開悟,感動虔誠地向空中頂禮膜拜……
《菜根譚》說:「蓋世功德,抵不了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佛經也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的心被妄想、妄念所侵襲、所污染,懺悔即是要將深藏內心不好的業識種子清除,將已受五毒「貪嗔痴慢疑」污染的靈識,投入佛的「改造機」內,使心靈得以淨化,讓佛力幫助我們掃除心中的垃圾、無明。
一念真誠的懺悔心,可以洗滌我們內心的塵垢與染著;懺悔的法水,更可以使我們的心變澄明清澈,也幫助我們恢復清淨的真如佛性。因此,我們要常觀照反省自己,是否在身口意上有無犯錯,並且多懺悔、勇於認錯、勤做功德、勤培福田,以累積淨土資糧。相信只要肯努力、有願心,有朝一日必能榮登西方淨土蓮。
阿那律-天眼第一
螺蝦蚌蛤愛睡眠
阿那律的道心很堅固,雖然美色當前,卻能坐懷不亂,其心地光明,就可想而知。不過,有一次為了睡眠,他曾被佛陀不客氣的訓誡過。
那是佛陀在講經的時候,大概因為阿那律昏沈疲倦的關係,他竟打起瞌睡來,佛陀望著他說道:「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旁邊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驚醒過來,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是為了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站起來,恭謹的說道。
「那麼,你為了什麼原因才出家學道呢?」
「為著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大家都讚美你不為女色破壞戒行,你現在像是很自滿,在我說法的時候,你也在睡覺。」
阿那律聽佛陀這麼一說,趕快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請求你慈悲原諒我的懈怠愚痴,從今以後,盡形壽,我再不睡眠。」
對於肯認錯懺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歡喜,阿那律發過誓願以後,佛陀又鼓勵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緩,但也不能太急。從此以後,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辦道。
如此精進修行,一時都不肯睡眠,一天兩天不要緊,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強支持,但身體總會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為不睡眠,眼睛病起來了。
阿那律因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後,很是掛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訴他道:
「阿那律!和你講過,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經發過誓,我不能違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掛念這個問題,眼睛要緊。」
佛陀雖然如此慈悲的開導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說道:
「阿那律!一切眾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眼就是以睡眠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他問題,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涅槃吃什麼?」
「涅槃以不放逸為食!不放逸能到達無為的境界,無為的境界也是要以禪悅法喜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為食,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係,請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謝,但他不願違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紅腫的眼睛,就去叫名醫耆婆前來治療,耆婆診治後,告訴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馬上就會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決心,明知道眼睛會失明,他都不退願心,不肯違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說了一句話,他對於修道就那麼認真奉行,他對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那是佛陀在講經的時候,大概因為阿那律昏沈疲倦的關係,他竟打起瞌睡來,佛陀望著他說道:「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旁邊的人,用手推了一下阿那律,他驚醒過來,佛陀向他道:
「阿那律!你出家學道,是為了畏懼王法,是為了恐怖盜賊嗎?」
「不是!」阿那律站起來,恭謹的說道。
「那麼,你為了什麼原因才出家學道呢?」
「為著厭離生老病死,解脫憂悲苦惱。」
「大家都讚美你不為女色破壞戒行,你現在像是很自滿,在我說法的時候,你也在睡覺。」
阿那律聽佛陀這麼一說,趕快跪下來,合掌說道:
「佛陀!請求你慈悲原諒我的懈怠愚痴,從今以後,盡形壽,我再不睡眠。」
對於肯認錯懺悔的弟子,佛陀一向很歡喜,阿那律發過誓願以後,佛陀又鼓勵安慰他,叫他好好用功,修行固然不能太緩,但也不能太急。從此以後,阿那律從清晨到黃昏,從黑暗到光明,他都用功辦道。
如此精進修行,一時都不肯睡眠,一天兩天不要緊,但日子一久,就算人可以勉強支持,但身體總會生病的,不久,阿那律因為不睡眠,眼睛病起來了。
阿那律因為精勤用功,而使眼睛生病,佛陀知道以後,很是掛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就很慈和的告訴他道:
「阿那律!和你講過,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過了也是同樣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面前已經發過誓,我不能違背誓言!」阿那律恭敬而又堅決的回答。
「你不要掛念這個問題,眼睛要緊。」
佛陀雖然如此慈悲的開導阿那律,但阿那律仍不肯睡眠。佛陀只得又再方便的說道:
「阿那律!一切眾生都是要有食物才能生存,耳以聲為食,鼻以香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觸為食,眼就是以睡眠為食,所以,你去睡,不要想其他問題,就是涅槃也要飲食。」
「涅槃吃什麼?」
「涅槃以不放逸為食!不放逸能到達無為的境界,無為的境界也是要以禪悅法喜為食。」
「佛陀!眼睛以睡眠為食,不過我不睡眠沒有關係,請佛陀放心!」
佛陀的慈悲,阿那律很感謝,但他不願違背自己的誓言,仍是不睡眠,佛陀看他那紅腫的眼睛,就去叫名醫耆婆前來治療,耆婆診治後,告訴阿那律,只要他肯睡眠,眼睛馬上就會好,可是阿那律就是不肯睡眠。
不久,阿那律的眼睛瞎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阿那律尊者修道的決心,明知道眼睛會失明,他都不退願心,不肯違背自己的誓言,佛陀只說了一句話,他對於修道就那麼認真奉行,他對佛陀的恭敬,可想而知。
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無貪尊者阿那律
布施稗飯不愁貧 勤修三昧得天眼
彌陀經上十六尊者中,有一位阿(少兔)樓馱,在椤嚴經上叫阿那
律,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少兔)樓馱或阿那律是印度話,
翻譯為中國話的意思就是無貧。他為什麼稱為「無貧」呢?
無貧尊者在過去毘婆尸滅後,是一位貧窮的人。有一天,有位
辟支佛來向他托缽,他雖然供養辟支佛很粗的稗飯,但因為他
至誠、歡喜,而且是盡其所有的來供養,於是感得九十一刧天
上人間之富貴,不受貧窮之苦,所以稱為無貧尊者。
阿那律是釋迦的堂弟弟,淨飯王是他的大伯,他也是四王八子
之一。阿那律在七歲的時候,他同他的王兄弟在皇宮裡玩耍,
動不動就要同人打賭,小孩子愛玩嘛!大人打賭用錢,小孩子
打賭是用什麼呢?他們有的是糖果,糖果就是小孩子的本錢。
阿那律打賭大多數是賭輸,他輸了當然要拿糖果給人吃,其實
他贏的時候也是拿糖果請人吃;不管他輸、贏,只要打賭的時
候,大家就有糖果可以吃。
有一次他們又打賭,阿那律輸了,應該要給其他人糖果吃,但
是糖輸完了,他就找媽媽要。他媽媽說:「你已經輸了六、七
次,糖果都給你輸光了,現在沒有糖果了!」
他一聽到沒有糖果,就以小孩子天真的口氣說:「我要沒有糖
果的糖果!」他媽媽真是被他吵得沒辦法,把空的糖果罐子拿
給他看,「你看!已經沒有糖果了!
他手一伸進空罐裡,就抓出一把糖果來,他媽媽覺得這孩子好
稀奇!這當然不是一世所積的布施功德,所以他要布施隨時就
有。
經過了幾年,阿那律也想出家,就同他哥哥摩訶男講:「淨飯
王的悉達多太子已經出家成道,難陀是佛陀的親弟弟也出家
了,我們兩兄弟卻沒有一個出家,真是太沒面子了!」他哥哥
講:「是啊!」阿那律說:「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去出家,我去
好了!」摩訶男說:「我去吧!」阿那律講:「哥哥,你武功
好,對國家很有貢獻,你不能去,我去!」
他就告訴他媽媽要去出家,但他媽怎麼會許可?他再三地請
求、再四地請求,他媽媽知道,如果不允許,這孩子準備絕食
了。他媽媽就想個辦法:「你要去出家可以,但要找跋提一起
去,跋提他要出家的話,你才能去。」
為什麼他母親會想到跋提?因為拔提不可能出家,悉達多出
家,難陀、羅睺羅也出家,淨飯王就立跋提為太子,王位要跋
提來繼承。阿那律去找他,勸勉他出家,說出家怎麼樣好,講
到最後跋提被說動了,他們兩個就同時去出家。
阿那律善根確乎深厚,但他有個我毛病,就是昏沉障非常之
重,老是睡不夠;佛陀講經說法,他照睡也可。有一天,佛陀
看不過去,覺得他真是太不像話了,跟著大眾修行卻打混空過
光陰,就罵他:「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
聞佛名字。」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中,睡是其中一條。
無獨有偶,孔老夫子座下三千弟子,也有一個愛瞌睡的,叫做
宰予,他白天照樣睡大覺。孔老夫子看了也忍無可忍,就呵斥
他:「朽木不可雕也。」你那樣打瞌睡就好像腐木頭、糞土之
牆,腐木頭還能雕刻龍鳯嗎?糞土之牆還能將泥灰抹上去嗎?
人都有羞恥,阿那律被佛陀一呵斥,生大慚愧,發大勇猛,七
日七夜不睡覺,一心精進。雖是修行,吃飯還是要吃飯、睡覺
還是要睡覺,眼睛以睡為食嘛!七日七夜眼不交睫,太勇猛過
頭了,眼睛因此而失明,變成了瞎子。
總是他有福報,能在佛陀座下出家,佛陀憐愍他,就教他修
「照明金剛三昧」不久就證羅漢果到天眼通,觀三千大千世界
如觀掌中菴摩羅果,成了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天眼第一」。瞎
子變成天眼,你看佛陀的教法多麼妙!
我們修道人的死敵就是昏沉、散亂,而昏沉比散亂還要壞!你
雖然散打忘想,但口裡還在念佛、耳朵還在聽;你一昏沉就像
死了一樣,人家怎樣念,你也聽不到。
如果你愛衝瞌睡,罵你也是照樣睡、打你也是照樣睡,「隨你
打、隨你駡,我照睡可也」,今天是如此,明天也是如此,天
天都如此,到了時候閰羅王還是要請你去,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沒你的分!因為你盡是把時間睡掉了,不用功哪能去西方?要
是在佛陀座下,佛陀會用方法幫們解決;現在完全要靠我們自
己。所以如何要精進地好好用功啊!
原处连结
我的32個臉孔
下载连结
<object height="81" width="100%"> <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s://player.soundcloud.com/player.swf?url=http%3A%2F%2Fapi.soundcloud.com%2Ftracks%2F31712081&show_comments=true&auto_play=false&color=ff7700"></param> <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 <embed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height="81" src="https://player.soundcloud.com/player.swf?url=http%3A%2F%2Fapi.soundcloud.com%2Ftracks%2F31712081&show_comments=true&auto_play=false&color=ff77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100%"></embed> </object> <span><a href="http://soundcloud.com/viniciusbolivar/05-daiqing-tana-passed-time">05 Daiqing Tana - Passed Time</a> by <a href="http://soundcloud.com/viniciusbolivar">Vinicius Bolivar</a></span>
<object height="81" width="100%"> <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s://player.soundcloud.com/player.swf?url=http%3A%2F%2Fapi.soundcloud.com%2Ftracks%2F31712081&show_comments=true&auto_play=false&color=ff7700"></param> <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 <embed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height="81" src="https://player.soundcloud.com/player.swf?url=http%3A%2F%2Fapi.soundcloud.com%2Ftracks%2F31712081&show_comments=true&auto_play=false&color=ff77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100%"></embed> </object> <span><a href="http://soundcloud.com/viniciusbolivar/05-daiqing-tana-passed-time">05 Daiqing Tana - Passed Time</a> by <a href="http://soundcloud.com/viniciusbolivar">Vinicius Bolivar</a></span>
往日时光 - 黛青塔娜 Daiqing Tana
往日时光
黛青塔娜 原唱:额尔古纳乐队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
还是那些往日时光
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
身上穿着旧衣裳
海拉尔多雪的冬天
传来三套车的歌唱
伊敏河旁温柔的夏夜
手风琴声在飘荡
如今我们变了模样
为了生活天天奔忙
但是只要想起往日时光
你的眼睛就会发亮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
还是那些往日时光
朋友们举起了啤酒
桌上只有半根香肠
我们曾是最好的伙伴
共同分享欢乐悲伤
我们总唱啊朋友再见
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虽然我们变了模样
生命依然充满渴望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虽然我们变了模样
生命依然充满渴望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
哪怕只有一个晚上
Sunday, July 29, 2012
Monday, July 16, 2012
十二感官
(以上表格的部分资料由成都华德福学校培训部提供,所有内容基于Barbara Baldwin老师讲课的内容。)
附:Barbara Baldwin ,来自澳大利亚,是一名具有国际影响的语言病理学家和治疗教育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在不同国家、不同情境帮助过许多不同年龄、具有不同残疾状况的儿童和成人,专业领域涵盖家庭护理、教育和职业培训。她目前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从事私人培训工作,并在世界各地就语言、儿童发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需要和能力等话题举办讲座。■
◎Barbara Baldwin/文,周远斌/翻译,王姗姗/供稿
每一个感官都有一个器官,每一个感官也有一种gifts. 每一个感官都有过度和不足时的表现。某些感官缺乏或迟钝的孩子,他们对于这种感官的感觉不强烈;某种感官过于敏感的孩子也会有相应的表现。
感官
|
传达
|
器官
|
gift
|
敏感
|
迟钝或缺乏
|
触感
|
对物质身体界限的意识,界定自己和非自己。
|
皮肤
|
信任
|
别人碰他一下,他会说“别碰我”,就像被针扎了一下。
|
喜欢靠在那儿,希望你去碰他。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喜欢压在一起。只是缺乏体验到身体界限的机会,他们想要去体验,他们对痛苦不是很敏感。
|
生命感
|
健康感或不健康感
|
自主神经系统 (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
|
和谐
|
生命感敏感的孩子,则任何一点变故都会让他们感到痛苦,他们每天不停地抱怨。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有危险。有一些小女孩你轻轻碰她一下,她就告状,会说:“老师,他打我。”常抱怨不舒服。我们称她们为可怜虫或胆小鬼。她们总是希望别人怜爱的人。她们并不是气质上有问题,是因为她们的生命感太强了,她们对生命如此敏感,他们的身体如此敏感,以至于活着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痛苦。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去理解,不能把它当做负面的事去对待。
| 不是很好的照顾自己,生病了常不觉知。多动症的孩子,对于痛苦和自己舒服不舒服,常没有觉知。所以,对于自己和他人来说,他们可能是危险分子。 通常生命感比较缺失(麻木)的孩子没办法感到痛疼。 |
运动感
|
本体感受---对身体本身运动的感受
|
周围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系统)
|
自由
|
当别人传给他球时,他没办法接住,因为他总是感觉这个球马上就来了。没法跟别人一起做运动,他们甚至害怕任何动作。
|
对于危险没有认识,常会摔跤。
如果一个孩子七扭八歪的坐在椅子上,可能是运动感缺乏。 |
平衡感
|
对直立状态的觉知,以及和外在世界的关系
|
半规管
|
中心感,内在的平衡
|
不敢上平衡木,他对平衡感如此敏感,有一点点就受不了。
|
这些孩子在走平衡木时常会掉下来,因为在失衡时要纠正才保持平衡,他们纠正得太慢了,已掉下来了。
|
嗅觉
|
直接与外界气体相联系
|
鼻子
|
道德感
|
更多关注自己的气味。所有空间里的气味都会影响他,甚至不好的气味会让他生病。
| |
味觉
|
液体,活性的内在的物质
|
舌头
|
品味 (个人的,文化的)
|
挑食。很多小时挑食对味道非常敏感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会成为厨师。
|
所有的食物都吃,根本分辨不出:吃的是什么。常说“给我加点调料,没味”因为对味觉太迟钝了。
|
视觉
|
看 / 视觉空间的概观
|
眼睛
|
洞察力
|
怕光。进入教室,别的孩子没有感觉,他会说关灯,把窗帘拉上。
|
远视或近视。没办法把握远聚焦和近聚焦
|
温暖感
|
平衡身体内部和外部的温暖和寒冷
|
以心脏为中心的循环系统
|
心灵的温暖,兴趣爱好
|
天气有风吹草动,就感觉不舒服。
|
不知冷,不知热,冬天光身子,夏天穿很多衣服,也不知增减。多动症中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
听觉
|
区分噪音、响声、说话声和音乐的音调
|
耳朵---特别是耳蜗
|
了解世界和其他的存在物
|
黑板上粉笔划出的声音,听觉敏感的孩子会受不了,椅子动一下发出来的声音,他也受不了,会抱怨。
|
喜欢听噪杂的音乐
|
语言感
|
识别话语和手势含义的能力
|
锥体束系统/丘脑系统
|
打开通向宇宙活跃的理性的原则(Logos)的大门
|
常打断别人的话,不能倾听,常想跟别人说,受不了等待。
|
听笑话不笑,没办法明白背后的意思,只听到了语言,没办法理解内容。很难通过语言与别人建立关系。
|
思想感
|
理解话语背后蕴涵的思想
|
副交感神经系统---迷走神经
|
理解精神的内容
|
总是关注别人的想法,总是想知道别人想什么。
|
理解不了他人的想法和精神活动。
|
自我感
|
觉知到别人的自我
|
以头为中心的静止状态的全人或整个人的存在(不只是物质身体)
|
觉知精神的本质
|
对他人反应过度,别人看他一眼,他会说,“你瞪我干嘛?”
|
很难尊重别人,常忽略别人,常侵入别人的空间。
|
附:Barbara Baldwin ,来自澳大利亚,是一名具有国际影响的语言病理学家和治疗教育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在不同国家、不同情境帮助过许多不同年龄、具有不同残疾状况的儿童和成人,专业领域涵盖家庭护理、教育和职业培训。她目前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从事私人培训工作,并在世界各地就语言、儿童发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需要和能力等话题举办讲座。■
转帖: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资料来源:李云峰编:《日常的佛心》,朝华出版社,2006年 作者: 灏洋 时间: 2008-09-16
忙碌并没有错,因为忙碌而迷失了自己,那就有点不对头了。
在日本的历史上生成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由于年少荒嬉,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被父亲逐出了家门。于是受了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而独自跑到一荒山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拜见了宫本武藏,柳生热切地问道:“假如我努力地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我不能等那么久,”柳生更急切地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甚至当你的仆人跟随你。那需要多久的时间?”
“那,也许需要十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哎呀!家父年事已高,我要在他生前就让他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十年太久了,如果我加倍努力学习需时多久?”
“嗯,那也许要三十年。”武藏缓缓地说到。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
“哦,那可能要七十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剑手了。”
此时,柳生心里纠结着一个大疑团:“这怎么说呀?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者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眼中的“第一流剑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是权位?是金钱?还是哪些目标或理想?“第一流剑手”对你的组织而言又代表什么?赚钱?占有关键地位?还是服务社会,实践终极关怀?
是什么原因让宫本武藏说,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练剑,反而无法成为第一流剑手呢?而成为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宫本说的是什么意思?要看自己什么样的内容呢?
在工作与生活中,全球快速变化、快速传播的信息洪流,促使每个人也莫不是汲汲营营地追求新知,唯恐不学无以活到老;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却又迷惘于“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这样追求的生活是我的理想人生吗”等思考中,因而久久不能成眠。
这些现象莫非也是“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自己呢”?
或许,是该用一只眼睛看自己的时候了。什么使你不惜任何苦功,日以继夜拼命地“练剑”?那背后的心才至关重要啊!当你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挣扎时,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人生之本?
评:人生之本,就是人不是机器,不能编一套程序一直运转,直到报废为止。人每天都在重新选择,如果你选择走老路,希望你觉得快乐,或者值得。
佛教音樂--醒來(童聲)Buddhist song
佛教音樂--醒來(童聲)Buddhist song
醒来
醒来
作词:释隆奇
作曲:李杰
演唱:王家宝(emily)(英国)
www.7yin.com
How far from birth to death,
is in the length of our breath
How far from confusion to consonance,
when comes a sudden chance
How far from love to hate,
you can’t anticipate
How far from then or now,
when laughter spreads somehow
How far from you and me forgiveness only
How far from heart to heart,
the sky to the earth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不台
当新欢笑着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从生到死有多远
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
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
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
谈笑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
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
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不台
当新欢笑着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