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體而言,剛開始做一個動作時,會覺得很困難,但是天天做同一動作,就不會覺得困難。這就是長久的串習、薰習所得到的結果。同理,「心」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但被心所控制,心又被煩惱控制,即使不要痛苦,因為不知痛苦的因何在,無法突破,唯有承擔痛苦。快樂的因又不積聚,所以無法得到快樂。
「修」的意思,放棄往昔對煩惱的串習,換上新的串習,不再被心控制,心也不再被煩惱控制。假使長期,把心保持在善的一面,去串習、薰習,心自然而然變成善的;長期遠離煩惱的串習、薰習,來改善內心,叫做「修」。
「修」,就是內心與善法相應的串習。所以必須多多聽聞,什麼是真實的情況,以聽聞的善法,內心反覆的思惟,需與真理相應。不只聽聞,生起定解之前,先要觀察,如果不相應,就無法對真理生起信心。完全相信真理之後,知道生定解的勝利,不生的過患。修的次第分為二,一是觀修,一是止修。觀修,就是反覆的思惟觀察。產生定解之後,把心安住於此,稱為止修。一般人對著境,內心就產生起伏,這是習氣造成的,不加以觀察,就執著為真實。如果不照修的次第,先修難的,後修易的,將無法達到我們追求的目標。前前所修的內涵,是後後的基礎,次第正確,就容易成辦所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