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蕴足论卷二:法随念
法随念
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现见、无热、应时、引导、近观、智者内证。
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
以如是相随念法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正法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正法。
言善说者。谓佛所说。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故名善说。若佛世尊。非苦说苦。非集说集。非灭说灭。非道说道。可非善说。以佛世尊。苦说为苦。集说为集。灭说为灭。道说为道。故佛正法名为善说。
言现见者。谓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非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现见。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于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非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于现法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佛正法名为现见。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于现法中。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现见。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非现法中。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佛正法名为现见。
言无热者。谓八支圣道。名为无热。所以者何。热谓烦恼。八支圣道中。一切烦恼。无得无近得无有无等有。故佛正法名为无热。
言应时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应时。所以者何。由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后方入苦集灭道现。观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应时。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说随眠道。后方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道时。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佛正法名为应时。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应时。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后方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世尊正法。可非应时。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佛正法名为应时。
言引导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引导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习修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现观能引能导能随能逐。故佛正法名为引导。
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近观。
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法证净。若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法证净中。
「法随念」,就是「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哪些相呢?「谓佛正法」是「善说」、是「现见」、是「无热」、是「应时」、是「引导、近观、智者内证」,我们就一一去分别。
这边多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此」,就是说最主要是欲界的,或者是这个世界的南赡部洲,这个「此」有这个意思。或者这「此身」是「持等、持躯」,就是平等的安住的一个身体,或者「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就是你在这个地方生,有「佛及弟子」,或者是「诸仙牟尼」,「诸仙」应该讲过去诸佛或者释迦牟尼佛。「诸聪叡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指的是这个「此」。还有,这个「此」指的是「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圣弟子」的「圣」指的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你归依佛法僧了,你就是圣弟子;所以有时候我们说佛弟子也可以称为圣弟子。
那么怎么样的「以如是相随念法者」呢?「谓以此相、此门、此理」,就是这样的一个相状;「门」就是给你一个方便可以进出,就有一个门路可以进去的;这样的道理,「于正法所」,下面也是讲了很多不同念法,「起念、随念,专念、忆念」,这个念有什么特性呢?就是「不忘不失」,念有一个「持」的意思,不忘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正法」。
什么叫做「善说」?「善」就是良善,而且要如理的,随顺这个真理的。「谓佛所说。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故名善说」。就是这世间的真理本来就是苦集灭道,我们再重复一下,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佛法」?佛法主要讲的是缘起,缘起在世间的缘起相就是苦跟集,世间只有苦,那么苦的原因是集,出世就是道跟灭,我们知道这苦,就像我们得了病一样,知道这个病苦,要知道这个病的因是什么?要知道这个病灭掉是什么样子?以及怎么样子灭除这个病的因?这就是苦集灭道!那这是非常重要的「四谛」,这个「谛」就是真理,所以他从这个缘起可以开演很多,也可以开演成无常、无我,涅盘寂静,也是世出世间。也可以开演成十二缘起,所以这都是最基本的「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任何一个佛法概论要谈的,佛法概论不是说简单说,而是基础,这是个基础。所以佛在初转法轮时,就是宣说「苦集灭道」,佛在入涅盘前,最后叮咛还是叮咛「苦集灭道」,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的一个真理,才是真正的相信佛法!所以,「若佛世尊。非苦说苦。非集说集。非灭说灭。非道说道」,那就叫做「可非善说」。这边你如果也是只是这样读过去,你还是不能深入!「善说」就是他很良善的,他随顺真理的说,告诉你,世间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无常故苦,那苦的原因在哪里?苦的原因在于你执着它是常!它是缘起的,你认为它是常恒住、不变异、你可以去主宰的,你认为它是有我的,那就是苦的因,也就是我们不明白缘起就叫做「无明」,那这样说完之后,你就明白说这世间只有苦跟集,那你发一个归依的心的时候,不要再追寻世间这些东西,我要怎么样子去除我身的老病死苦,我心的贪瞋痴苦,要怎么样去除这些病?到达那个永远没有苦、也没有烦恼苦的因的那个大安乐的境界,就是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怎么样去?就是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住、八正道;你这样听完之后呢,你会觉得说,哎呀!佛说的真好,那你这样念「法」就有力量。我们说初开始发心的人,就是有时候感觉得恐惧,到底我能不能?就是我说我也是信佛了,但是没信心,一方面是对三宝没信心,一方面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这个随念三宝最主要是把你信心给提升起来。可是你如果对于这个苦集灭道的法义不是那么深入了解,你怎么能够说体会说佛说的法是「善说」呢?
言「现见」者,我们学习佛法不是说我寄托在一个理想的天国,见不到、摸不着、来生死后的东西,不是的,是现见!不是来生死后,是你现在好好用功,现在就可以见到苦集灭道,现在就可以转凡成圣。「言现见者。谓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这个「现法中」就是你现在当下这个五蕴,叫做现法,就是你的身心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现见」,当然我们是先从圣言量逐渐的去思惟;我们说闻所成慧,佛这样说,我把这意思领纳进来,我受持、读诵,这个一直都可以保持,把名跟义领纳进来,接下来是思惟,闲居静处,专精思惟,思惟到什么程度?认可、的确如此!从圣言量我们去推比、模拟说的确世间就是苦集,的确有一个涅盘,所以我们要心乐涅盘,要厌恶,厌离这个苦集,然后才会去修道。那么这样子的事情,一定还要加上你修止观,奢摩他的力量,那么说无常也好,说苦也好,不是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而是在禅定中「现见」。而这个「现见苦谛」就是无常、苦、无我,或者加一个空,那个「空」的意思是即蕴的无我,叫做空,离蕴的无我,叫做无我;这个其实是在部派里面多加出来的,整个讲起来只有三个,就是无常、苦、无我。甚至于这个「苦」,苦因为有五种无常,所以苦也可以并进无常里面,就是无常跟无我,对于「苦」的观察就是这样子。「现观道时。非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那么「现观世尊正法可非现见」,不是说不在现法中能见到,是在现法中就可以见到。「以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于现法中。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佛正法名为现见。」,这是一种说。「又正修习世尊所说」,前面是「现观」,下面是「能断」,你现观到了的时候,你就可以现观,所以叫做「现见」。那你正修习世尊所说「能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能去断除苦集灭道中所断的这些,「及修所断」,一个是见道位,「能断见苦」就是你要先去除你的见惑,就是到了这个初果的位置能够断的,另外你断了这些见惑以后,还有思惑要断,就是「及修所断」,就是要已经证了以后,还要继续从这个四证净证初果以后,还有有修道位的烦恼要断。「及修所断」烦恼,「随眠道时。于现法中」,也是在你现在这个五蕴当中,「即断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一切随眠。故名现见」,中间其实就是重复一下,如果不是这样子,就不叫「现见」,因为佛说的是这样子的所以叫「现见」;然后「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先是现观也叫做现见,第二个是「能断」,断见道跟修道的,也叫做「现见」;第三个就是「能证」,所以,「又正修习世尊所说。能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随眠灭道时于现法中。即证见苦、见集、见灭、见道,所断及修所断诸随眠灭。故名现见。」,就这三个而已。一个就是你「现观」的时候「现见」,然后第二个是你在见道位的时候,断见惑,跟修道位的断修惑,最后是真正的证入,就这三个位置,所以他叫做「现见」。所以我们主要的意思就是,这个「法」不是像我们现在,到时候我们还要去看看这个审判者,要判我去哪一道去?不是,是你自己现在用功,这其实跟那个「智者内证」一样,我不必人家的认可,自己就可以知道,就可以见到的。所以这个法跟其它还要去取悦啊!祭祀啊!然后再看看祂的脸色啊!那不太一样,是如是因如是果的,没有一个审判者,没有一个神来裁决这一切事情,一切都是缘起缘生,一切都是因果,你只要努力就好。
无热,「言无热者」,那就讲八正道,「名为无热」,何以故呢?「热」指的是烦恼。那么在「八支圣道中,一切烦恼,无得无近」,没有办法,不会有任何得烦恼,也不会有一切烦恼,「无近得,无有无等有」,在八正道你去修习的时候是清凉,不会有任何的热恼;「故佛正法名为无热」,我们平常不修行的人就是「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那么就是什么?活在三界火宅里面,所以一定要有这个八正道,可以令我们没有烦恼。热从哪里来?从三毒的火──贪瞋痴的火来。
接下来「言应时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应时,所以者何?由正修习世尊所说苦集灭道现观道时,即入苦集灭道现观;故名应时。」也就是在这个当下就可以证入得。这一大段跟上面一样,先是「现观」,然后就是「能断」,再下来四行,就是「能证」,「现见」跟「应时」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你不必等待,现在,你只要这样用功,现在就可以证入。
「言引导者:谓八支圣道,名为引导。所以者何?以八支圣道习、修、多修习」,就是多修、多习、多修习,经常这样修学八正道,「能于苦集灭道。现观」,因为你这样现观,就可以引导,「能随能逐」,能随能逐什么?能随能逐涅盘,这个八支正道就是能引导你,「道」是一条路,通达的意思,「道、如、行、出」,这个「行」就是向前进,你在这个八正道这个唯一的道路上面就不断地引导你,然后就向于涅盘而去,就是我们的题目就是「找到你的生命的桃花源」去了,你只要上了这条八正道,他就有有引导,他可以引导你到涅盘那里去,「故佛正法名为引导」。
「言近观者:谓八支圣道,名为近观。所以者何?」,也是「以八支圣道修习、多修习」,所以你看这个很有意思!这个我这个是完全从电子大藏经拿来的,居然这两句话不太一样!应该是「修习、多修习」比较正确一点。「能于苦集灭道,如实知见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为近观。」,不是说很遥远的,因为他很如实,就像你知道你自己手长得怎么样一样的,如实的近观,对于苦集灭道。
接下来就是「智者内证者:佛及佛弟子,名为智者。」,什么叫「智者」呢?就是佛跟佛弟子。「世尊所说苦集灭道,智者自内知见、解了、正等觉为苦集灭道」,其实你不需要别人来为你作证明,你自己就知道,自者「自内知见、解了」,你有这样知见知道这就是苦集灭道,而且「正觉、等觉」。为什么?「为苦集灭道,故佛正法,名智者内证。」,我们都知道「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还有「解脱知见」,他自己知道。「若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见为根本证智相应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证心净是名法证净」。如果你「能于此」,「劝励安立;当知是名方便劝励安立,令住法证净中」。
所以这些就是「念法」,我们简单复习一下,第一个佛是「善说」,非常如理说,说得非常的巧妙、善巧;而且是引我们去涅盘那里,「引导」。然后,他可以「现见」,他可以令我们没有贪瞋痴三毒的这个热恼;那可以「近观」,也是我们「智者内证」,一般很少人有告诉你「念法」怎么念,就是等于是念法的功德,念哪两种呢?念「苦集灭道」的功德,尤其是念那个「道」,「八正道」的功德,的确是可以令你到到那个涅盘那个大安隐无热恼的境界。所以你的信心从哪里来?从对于「法」来,你应该有一个感觉,就是不虚此生,就是我真的找到一个离苦得乐之道,剩下就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我们过去生究竟栽培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这个方向走对了,这是唯一的道路,那就必定要成功,你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感觉,对佛法要有这样一个信心,那还有什么恐惧呢?!
前几天也是为了写东西,因为我曾讲过一个题目叫做『死亡是通往下一生的一道门』,是在松山妇女会,观音线那边讲的;那我前两天到花市去,人家不太喜欢讲死亡这句话,所以把它改一改,那刚好就是在写新诗,我就这么念的,这个「残冬的严寒」,这个冬天啊,就像我们生命一样到了尾端,这个冬天都快完了,「残冬的严寒,实在又孕育了初春的新芽」,你那初春的新芽哪里来?实在是在冬藏,就有下一生春耕的种子,我们人生就是这样一直重复嘛,那我下面还加了一句叫「暮鼓唤醒晨钟」,从我们一念的生灭,到这一天,暮鼓唤醒晨钟的一天生灭,到这一年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灭,是一个「圆」,「圆」的生命,他是一个如环无端,是无始又无终的。所以既然是这样一个圆,那不管你现在是春夏秋冬,从哪里切入都一样!你如果说你现在是冬天,你对来生,又是春天的前面了,所以当然就这一生,我们已经可能步入生命的某一个阶段,但是你可以栽培来生啊!?所以生命呢,生命是生生不已之流。那么就是你要及时努力,可是你不去栽培,你不好好归依三宝,那你还是一样!继续的就是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只是继续的如此,永无解脱之日!所以我们对佛法是不是能有这样一个信念呢?过去究竟栽培什么,不知道,所以会现前什么,也不知道,那我如何把握当下?未来也不可知啊!会有什么外缘进来,会有什么自己的业现前都不知道,你如何把握当下?那就是要好好去修四念住、正知正念,任何时候都是「正知正念以待时」,面对死亡也是一样,但是我不虚此生啊!我归依三宝了。我已经上了这一条这个唯一的道路了,一直向前走,就是时间早晚而已,你要有这样一个法喜,那你学习佛法就不太一样,否则,就觉得世间这个东西好,也比佛法好一点!眼前利益,他也是现见,但不一定无热。但是觉得就是,那个刀头蜜也很甜,就去吃了,这很划不来啊!
原处连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